
這種趨勢在三月布蘭特輕原油合約價格上升0.3%至每桶80.24美元反映出來。西德州中級原油也出現了類似的動態,上漲了0.3%至每桶75.31美元。
富士富美庫證券的分析師田沢季隆強調,美國石油儲備的減少和市場對中國經濟回升的期望是推動油價上漲的主要因素。他還指出,中東地區的政治不穩定状况鼓勵投資者購買石油。
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的數據,原油庫存減少了920萬桶,遠超過分析師預測的220萬桶。這一減少是由於進口量的减少和因惡劣天氣導致煉油廠關閉,从而限制了車輛的活動。
中國經濟也對石油市場產生了影響。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將銀行存款準備金比率大幅降低,這意味著將向經濟注入約1400億美元,可能對經濟增長起到強勁的推動作用。
重要的一個方面是美國國內石油生產的下降。瑞穗銀行能源期貨部主管鮑勃·雅格指出,巴肯地區的生產特別受到影響,出現了顯著下降。
在北極寒流的影響下,美國的石油生產降至僅有1230萬桶/日的五個月低位。北達科他州的官員表示,受極端天氣條件造成的嚴重損害,恢復該州的石油生產可能需要大約一個月的時間,該州是頁巖開采的關鍵角色。
因此,美國和中國的事件塑造了全球石油市場的新趨勢,展示了當今全球經濟中經濟戰略和自然現象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