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儘管整體氣氛樂觀,雙方代表團尚未披露協議的詳細內容,並承諾將於週一分享更多資訊。與此同時,市場已對雙方的正面情緒做出了反應,這成為推動歐洲地區股市上漲的強大動力。
法規威脅衝擊產業:歐洲製藥巨頭正在失去優勢
週一歐洲開盤時對製藥部門而言並不成功:在前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的轟動性聲明後,領先藥品製造商的股價下跌。這位政治家承諾簽署一項行政命令,旨在大幅降低處方藥價格,市場將此視為對該行業收入的直接威脅。
Novo Nordisk、AstraZeneca、GSK和瑞士Roche等巨頭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的報價下跌了1-5%。這一跌幅與STOXX指數期貨的溫和增長形成鮮明對比,這表明投資者的選擇性反應主要針對醫療保健部門。
競爭打擊:美國艾力根挑戰丹麥的領導者
來自美國Eli Lilly的額外壓力影響了Novo Nordisk的股票。該公司表示,其Zepbound藥物在五個主要減重指標上勝過其丹麥對手Wegovy。這一宣告於週日發布,並由一項對比研究支持。結果,Novo的股價下跌6.8%,成為STOXX 600指數中跌幅最快的公司之一。
亮點:UniCredit由於積極報告而受益
在醫療保健部門普遍負面情緒中,UniCredit的股價飆升了4.1%。意大利第二大銀行在其季報顯示意外的強勁利潤增長後,調高了對2025年的展望。投資者將此視為在動盪環境中表現出韌性和精明資產管理的跡象。
亞洲受損:日本和印度製藥公司出現虧損
製藥行業在亞洲市場也受挫。在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的製藥指數下跌逾4%,成為33個行業子指數中表現最差的指數。印度製藥公司也經歷了類似的下滑,突顯出該行業面對更嚴格的監管和加劇競爭時的全球脆弱性。